資料救援技術&原理 2021/6 版

目錄

資料救援技術&原理&風險

資料救援技術&原理 - 沒人願意遭遇到硬碟突然故障需資料救援的不幸事件,但使用硬碟SSD不可能永不故障,
硬碟、SSD 都是消耗品,使用數年一定會耗損,而且多數是事先毫無徵兆,常令使用者來不及備份資料。

NB、PC 內一定有安裝硬碟 or SSD,其它高容量的 NASRAID 內部更是安裝多台『硬碟』or 『SSD』,而重要的資料就是儲存在硬碟 or SSD內,所以『資料救援』就是搶救已故障出問題的硬碟 or SSD。如要討論『資料救援技術&原理』就一定要先對硬碟&SSD的技術有基本了解,否則觀念錯誤極易發生『誤判』。

硬碟這產業向來非常封閉,廠商對『硬碟科技』視為高機密保護,就算去 Google 也找不到幾篇真正有原廠背景的正確『硬碟技術文章』,導致一般人常因對硬碟技術不暸解,萬一當硬碟 or SSD 故障需搶救資料時,往往不知如何判斷『專業資料救援』的必備條件和搶救的風險。

閱讀此篇文章可以讓您:

  • 知道硬碟 & SSD 非常脆弱,使用時更加小心,知道如何維護減少故障,並注重『備份資料』。
  • 萬一不幸遭遇硬碟 & SSD故障時,您知道專業『資料救援』需哪些必備條件?資料救援的風險?一定要親自送去順便看看『規模』『無塵室』『儀器』『素質』….才不至於病急亂投醫。
硬碟資料救援
資料救援公司無塵室
WD硬碟生產線
WD硬碟原廠生產線

Logical damage 只是『一般門診』不需『住院開刀』

硬碟如:

  • 可抓到 Detect
  • 可讀寫
  • 運轉正常

但只是『資料讀不到』。常見狀況:

  • 誤刪除資料,Delete Partition, files, folders….
  • 誤格式化,Format
  • 誤覆寫,OverWrite

『刪除資料』原理:不論是 Windows、Mac OS、Linux…其 Delete Partition、file、folder…都只是將最前方處做一『已刪除記號』並無真正將所有資料清除『Full 00000000』。如還未遭覆寫,都還有機會救回資料,所以絕對勿再寫入新資料。Windows 此用意即是擔心使用者萬一發生『誤刪除』時還有機會自行『回復資料』。您應該有發現 Windows 有一『垃圾桶』Folder,它的功能是,當使用者刪除 File、Folder時,Windows 是先將其原路徑(Path) 改成指向『垃圾桶』,內部的所有檔案並無搬移或清空,所以您應該會發現寫入一支 100MB 檔案需數分鐘,但刪除同一檔案時卻只是『瞬間』,刪除資料夾時也是相同情況,資料夾內也許有幾百 MB、GB 但刪除卻非常快速,才幾秒鐘不可能來得及『搬移』『清空』幾百 MB、GB資料。如只是『誤刪除未覆寫』則可用資料救援軟體  Recovery Tool 嘗試救回,但風險如下:

  • 資料救援軟體 Recovery Tool Scan 已刪除 file or folder 時,是將該硬碟整個 Scan,不是以資料量。因為已刪除後的 file、folder 其已不在『 Windows file manager』管理範圍內,連 Windows 也不知道存在硬碟哪些區域。所以資料救援軟體  Recovery Tool 只能呆呆將整個硬碟 Scan 一遍,如硬碟是 1TB 就是 scan 1TB範圍,很耗時需數小時。
  • 萬一硬碟又有『壞軌』時,則磁片因高達 7,200/rpm 旋轉,一定會加重『磨損』。
  • 另外使用者對資料救援軟體 Recovery Tool 操作又不熟練,會不會有誤動作,愈做愈糟?
  • 資料救援軟體 Scan 出來的資料,一定要存至其它空白硬碟,絕不可寫回原硬碟,那就是『覆寫』。
  • 資料救援軟體 Recovery Tool 用免費版有限制,應該無法『儲存』,一定需先購買正式版。

需考慮要花幾萬元購買正版,還不如交給專業『資料救援』公司,他們經驗豐富,會避開風險,手上也有好幾套資料救援軟體 Recovery Tool 交叉使用。

Physical damage 狀況是需『住院開刀』,無法『一般門診』

硬碟如:

  • 已抓不到(已昏迷不醒)
  • 無法讀寫(已無知覺)
  • 運轉不正常(器官異常)
  • 壞軌(嚴重外傷)
  • 異聲(心跳不整)

上述是屬硬碟『嚴重受損』程度,一定要進開刀房『無塵室』拆開檢查才可搶救資料,一般人絕無法自行搶救。硬碟製造時是在類似台積電等級的高潔淨無塵室內,硬碟內部非常怕污染,絕對不可任意拆解,任何一點塵埃都不容許,所以硬碟上蓋才會貼『封條警告』。

硬碟為什麼需進無塵室拆解?因為非常精密…..因篇幅過大,有興趣請閱覽….

Physical Damage 是屬於『重症』,只能委託專業『資料救援』公司搶救,接下來最重要工作是如何判斷哪一家真正『專業』?隨便 Goolge 看看其官網就相信嗎?難道不擔心風險?

最簡單的判斷方法,親自去看過再決定:

硬碟只有 WD、Seagate、Toshiba 3個品牌可選購,為什麼?

自從 1970年代美國 IBM 發明硬碟以來,國際上除了『美國』『日本』外無其它國家有能力獨自『研發&量產』硬碟,雖然現在還有一家韓國的 Samsung 硬碟,但一直經營非常辛苦。Samsung 是多年前收購美國一家技術優異但經營出問題的 Maxtor 硬碟廠牌,但因韓國國內無硬碟基礎工業,硬碟技術始終落後美國的 WDSeagate,國際上市場佔有率也非常低,並非硬碟主流廠牌,但 Samsung SSD 則非常出色,SSD因屬於『記憶體』產業正是 Samsung 的專長,但硬碟不是 Smasung 專長。

新加玻,馬來西亞,泰國是 WD、Seagate…..等知名大廠的硬碟生產基地,且已 30幾年,自今還無能力自創當地硬碟品牌,不是不願意做,而是『關鍵技術』都握在美國原廠。
而台灣更無『硬碟』相關產業,除了30幾年前工研院光電所有一開發『硬碟』小組之外,台灣從此再無硬碟相關企業,所以台灣真正有『硬碟背景』就只有30幾年前那幾位『前輩』,無其他人才。

返回頂端